今天是
新闻动态
代表工作

峡江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8-03-10 来源:  阅读次数:

--2017年1月18日在峡江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
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肖海涛

 

各位代表:

受县人民政府委托,我向大会报告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,请予审议。

一、关于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

2017年,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国家和省、市关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决策部署,大力践行省委“创新引领、绿色崛起、担当实干、兴赣富民”工作方针和市委“三个走在前列”“两大战略任务”,全力打造“一城五基地”,担当实干、攻坚克难,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。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,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%,全县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达13.19平方米,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.88%,居全市前列;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,全县省级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%,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,居全市前列;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,城区空气优良率为84%。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,顺利完成市节能“双控”目标考核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,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划定,污染治理强力推进,城市市容和环卫管理进一步提升,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。

一年来,我们着力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:

(一)着力抓好统筹协调,生态文明推进机制更加完备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、强县之路,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形成了统筹推进、纵横联动、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。一是突出顶层设计。县委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在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上走在前列、实现绿色崛起战略目标。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“一城五基地”发展定位,积极践行生态立县、绿色发展理念。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,出台了贯彻意见,提出了六个方面24项具体任务、六大生态工程、45个重大项目,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。二是坚持高位推动。县委统揽全局,召开领导小组会部署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;县人大持续推进监督,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系列生态环保专题视察;县政府统筹谋划,推动生态文明各项重大部署实施;县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深入开展相关调研,积极建言献策;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建立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亲自督促落实;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新闻媒体聚焦生态文明建设,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。三是强化贯彻落实。制定出台《中共峡江县委 峡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<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(江西)实施方案>的意见》、《峡江县2017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》和《峡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方案》等一系列文件,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。同时,制定并实施《峡江县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》《峡江县生猪养殖和水库水质污染治理实施方案》《峡江县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方案》《峡江县消灭劣Ⅴ类水工作方案》《峡江县2017年黄标车淘汰工作方案》《峡江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》和《峡江县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等专项环境整治行动方案。

(二)着力推进环境治理,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速整改。聚焦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,铁心硬手抓整改,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。一是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治理。制定了大气、水、土壤等专项治理方案,深入开展了“清净整洁”、“清土封尘”、“三禁”等专项行动,拆除各类铁皮棚6.2万平方米,淘汰(改造)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7台,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。河长制实现全覆盖,我县构建了由1名总河长、8名县级河长、93名乡级河长、394名村级河长组成的三级“河长制”组织体系,聘请631名巡查(专管)员、629名河道保洁员全天候巡查保洁,河长制覆盖到每一座山塘水库、每一条小河沟渠。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。全面完成畜禽规模养殖“三区”划定工作,出台了规范生猪养殖管理办法及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方案,仁和镇、戈坪乡两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出台了镇村环境集中整治的实施意见,加大了空心村、空心房整治及危旧土坯房改造力度,拆除危旧房67万平方米,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通过省级验收。全面完成150个美丽乡村建设,建成金坪移山、戈坪芳产、金江南湖、高速连接线等一批美丽示范村庄和示范带。巴邱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投入运行。三是深入开展环保督察问题整改。针对中央、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,制定了整改方案,细化了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限,对整改工作实行定期通报。我县收到的中央、和省环保督察组移交信访件已全部办结。取缔非法“十小”企业5家,关闭落后产能企业7家,园区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平台建成运行。

(三)着力发展绿色经济,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不断夯实。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环保的长远之计、治本之策,将“生态+”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,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一是加快发展绿色农业。四大富民产业不断壮大,新增特色中药材2800余亩、有机果蔬3100亩,烟叶收购均价列全省第一。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,总量突破900家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,全县现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,有机产品企业3家,积极培育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的农业品牌,打造全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。年内新增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农产品4个,赣花山茶油获评全省“生态鄱阳湖、绿色农产品”广东展销会金奖,峡江米粉获评“庐陵十味历史名吃”。二是加快发展绿色工业。突出“绿色生态”发展理念,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,着力做大总量,提质增效,坚持壮大优势产业,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。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,上交税收3.1亿元。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依托,发展“大健康”产业,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《关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(试行)》;以转型升级为重点,促进金属加工向精深加工和机械制造产业转型,着力引进一批机械制造类项目,提高制造业的比重,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充分挖掘旅游资源,理顺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,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开展试点,加快玉笥山4A级景区、金梅花景区5A级乡村旅游点、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步伐,实施“旅游+”行动计划,拉长旅游产业链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,力争把峡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现代农业观光和科普基地,金坪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区打造成少数民族民俗风俗风情园,蒋沙移民新村打造成生态旅游度假村。加快建设峡江现代物流园,形成以服务创新、技术创新、组织创新、方式创新等多元创新为动力的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。2017年,全县货车总运力达9656辆13.9万吨,货运物流企业新增43家达256家,物流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。同时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积极做好规模以上电商企业统计入库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企业工作1家,全年规上电商交易额1200万元,同比增长10%。

(四)着力推动绿色惠民,绿色崛起共识进一步凝聚。牢固树立生态民生观,以增进生态福祉为目标,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一是争创生态文明示范试点。成功荣获“国家卫生城市”、,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考核验收,积极打造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、省级生态乡镇8个、省级生态村9个,并创建以及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3个、省级水生态文明村2个。二是加大生态扶贫力度。积极实施光伏扶贫,组织371户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,实施企业帮扶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并按要求推进扩面工程。全县发展电商扶贫站 9个,年底前可做到贫困村全覆盖。三是提升城乡绿化水平。加快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建设,县城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7.88%。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,完成人工造林1.4万亩,总投资1000万元的国开行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成功落地。
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我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仍面临一些不少困难和问题:一是生态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。“重发展、轻环保”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仍然存在,一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仍然停留在文件制定和印发,没有真正需要狠抓推进落实落地。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。县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改善、完成省、市下达的PM10考核任务压力很大,城乡垃圾综合治理、生猪养殖污染整治、农村秸秆禁烧等欠账较多,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关闭清理工作滞后,任务重、难度大农村秸秆焚烧屡禁不止,生态环境状况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。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,绿色产业发展体系还有待健全,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。四是生态环保投入不足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繁重,污水垃圾处理、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全,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。

二、下步工作打算

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起步之年,也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攻坚关键之年。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要求是: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绿色发展、推进生态立县,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围绕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突出环境问题治理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,创新方式方法、凝聚共识共为,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,探索具有峡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,为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。

今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是: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%以上,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%,万元GDP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下降2.8%和4.2%,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%,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省、市下达目标任务。以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,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。

围绕上述目标,重点抓好以下工作。

(一)提升绿色发展水平。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,并以此为依托,加快构建具有峡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。探索绿色工业推进机制,大力发展生物医药、机械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绿色食品等绿色制造产业。建立绿色产业链发展机制,构建全产业链发展循环体系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,聚焦优质烟叶、特色中药、精品果业等富民产业,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。策应“全景吉安、全域旅游”发展战略,开展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,加快推进玉笥山4A级景区、梅花坪景区5A级乡村旅游点、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步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家乐。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、综合利用、清洁利用、循环利用。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加快发展新经济、新业态,培育壮大新动能。实施清洁能源重大工程,推进生物质发电和、高山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。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加快淘汰高能耗、高污染的过剩产能,推进一批清洁化生产、循环改造、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。

(二)抓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。净空方面,深化绿化带“降坡封尘”、餐饮油烟、建筑扬尘等专项整治,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、机动车达标排放监管,建立大气污染预警预案系统,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、“三禁”、“煤改气”等工作,努力打好蓝天保卫战。净水方面,全面落实“河长制”“库长制”,实现水域保护全覆盖,巩固“清河行动”成果,加大城区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污染治理力度,实施县城备用水源、峡江赣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环保项目建设,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,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体系,加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,确保劣V类水全面消灭、重点污染断面全面整改,全流域重点污染源、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2018年底实现全覆盖。净土方面,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、矿山复绿等行动,提高国土开发使用效率,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,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规范整治畜禽养殖业发展,积极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,加强生活垃圾污染治理,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,开展铁路、高速公路沿线垃圾整治,消除铁路、高速公路沿线“脏乱差现象”。

(三)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。严格生态空间开发与管控,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、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,全面落实产业准入“负面清单管理”,严格“两高一资”类项目审批,严禁引入污染型产业及危险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,对于可行度不高、环保不达标项目坚决不引进、不实施。强化自然生态保护,加强自然保护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,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。推进城市“双修”,加快海绵城市、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建设,,对破坏的山体、污染的土壤、河流、水体进行生态修复,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林权、采矿权、污水处理收费权等抵(质)押贷款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“六统·四联创”工程,加强农村原生态保护,打造一批美丽示范乡镇、示范村和示范庭院。着力提升森林质量,继续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,全面推进国开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。

(四)抓好生态文化建设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重点,完善多元化生态价值转化和共享机制。积极实施绿色生活引导工程,深入开展节水、节电、节气等专项行动。倡导绿色出行,提高力争实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率达20%,以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40%。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。深入开展保护生态、爱护环境、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知识普及活动,真正让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主导者、建设者,共享生态文明成果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

各位代表!建设试验区是生态文明千年大计的重要战略部署,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当代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事关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我们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牢把握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历史机遇,认真执行本次人大会议各项决议,以“担当实干、马上就办”的工作作风,全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,为实现“三个走在前列”“两大战略任务”,打造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“一城五基地”做出更大的贡献,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峡江篇章!